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261.aspx?id=469

轉貼http://www.yscamera.com.tw/allhtml/question.htm

有些問題,.不會因為數位相機出現而不再重要,或是不再常見.....來看看你還記得嗎?

光圈係數


控制鏡頭進光量,需要由鏡頭的所謂「光圈」(Diaphragm)來控制。
光圈位於鏡頭內部,由多片可活動的金屬或塑膠葉片(稱為光圈葉片)組成,可以讓鏡頭中間形成的圓孔大小變化,達到控制通過光量大小。

在實際攝影中計算曝光量和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鏡頭的光圈實際作用,採用了「相對孔徑」的概念。


相對孔徑 =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 f/d


比如某個鏡頭的焦距為50mm,入射瞳直徑為25mm,那麼該鏡頭的相對孔徑就是50/25=2。
通常表示相對孔徑的辦法是在相對孔徑前面加入[f/],比如f/1.4、f/2、f/2.8等,也有用1:2來表示f/2的。
在實際使用中,很少使用「相對孔徑」的稱呼,通常都是用「光圈係數(f-Stops)」來稱呼,簡稱「光圈」或者「f-係數」。在鏡頭的標記上,通常都是標記鏡頭的最大光圈係數。

現在標記鏡頭的相對孔徑都是用了一系列標準化的數值: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5 f/64,前一個數值的進光量是後面一個的兩倍。根據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鏡頭通過的光量與f係數的平方成反比。因此f/5.6的進光量是f/4的一半;是f/8的兩倍。

因為有了標準化,對於不同的鏡頭,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只要f-係數的相同,曝光量就是相同的。

只是目前AF SLR普及,光圈的調節由機身控制,比如Canon EF系列、Minolta AF系列、Nikon G系列、Olympus Zuiko AF/Digital系列和Pentax J系列等。

光圈的作用
1、控制進光量:
光圈控制鏡頭進光量,在弱光下拍攝,需使用大光圈鏡頭,獲得更多的光量;而在明亮的場合,則使用小光圈不至於曝光過度。
2、控制景深:
除了控制進光量外,另外一個作用是控制拍攝畫面的景深。
3、控制像質:
由於光學原理和製造成本的限制,攝影鏡頭在全開光圈時的品質並不是最佳,通常在收縮光圈後,相片品質會有明顯的改善。
一般而言:最佳光圈出現在最大光圈收縮2檔或者3檔的位置。比如最大光圈為f/2.8的鏡頭,最佳光圈為f/5.6或者f/8。

嚴格來說,由多片葉片形成的是多邊形而不是圓形。多邊形光圈會使真正的通光量與標稱的通光量有一定的差別。由於這樣的差別很小,實際使用中可以忽略不計。

 

近拍距離 


近拍距離又稱為微距拍攝,通常在相機上有一朵小花的那個按鈕,就是微距拍攝的轉換按鈕。
微距攝影是數位相機的特點之一,微距特別擅長表現花鳥魚蟲等細小的東西,對細節可以充分展示,而且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在選題、構圖、用光方面的創意,不像拍攝風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題材,要受很多條件的限制。微距上手比較快,雖然多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稱得上是精品。

微距攝影的目的是力求將主體的細節纖毫畢現的表現出來,把細微的部分鉅細無遺的呈現在眼前。在微距攝影中,有一個名詞是必須要認識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為微距攝影其實就即如放大攝影,故放大率直接影響著微距拍攝的效果。由於放大率是由軟片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實物主體大小的比例來定義,故此放大率是以一個比例來表達。由於這緣故,放大率又稱為「影像比例」。

日常經常聽到鏡頭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這些比例便是指鏡頭的放大率。左邊的數值代表軟片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邊的數值則代表實際主體的大小,當鏡頭能做到1:1的放大率時,即鏡頭可將實物的真實大小完全投射在軟片平面上。

135軟片的面積為24mmx36mm,若我們使用的鏡頭能把一個面積同樣為24mmx36mm的主體完整地記錄在135軟片上,這支鏡頭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應記住左邊的數字越大,放大的倍數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

對於單眼數位相機來說,微距的拍攝能力由鏡頭所決定。但它們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實是指鏡頭的近攝能力。一般來說,鏡頭的放大率要達至1:2甚至1:1,才稱得上是微距鏡頭。微距鏡頭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攝器材。一般鏡頭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無限遠時表現出來的,但微距鏡頭剛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近距離時表現出來的,故要拍攝高質素的微距照片,必須選擇微距鏡頭。


CCD(電荷藕合)和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

由兩種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優勢在於成像品質好,但是由於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別是大型CCD,價格非常高昂。同時,這幾年來,CCD從30萬像素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的600萬,像素的提高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價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相比CCD來說要低一些。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消費級別以及高階數位相機都使用CCD作為感應器;CMOS感應器則作為低階產品應用於一些攝像頭上。

CMOS影像感應器的優點之一是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CD為提供優異的影像品質,付出代價即是較高的電源消耗量,為使電荷傳輸順暢,噪聲降低,需由高壓差改善傳輸效果。但CMOS影像感應器將每一畫素的電荷轉換成電壓,讀取前便將其放大,利用3.3V的電源即可驅動,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影像感應器的另一優點,是與周邊電路的整合性高,可將ADC與訊號處理器整合在一起,使體積大幅縮小,例如,CMOS影像感應器只需一組電源,CCD卻需三或四組電源,由於ADC與訊號處理器的製程與CCD不同,要縮小CCD套件的體積很困難。但目前CMOS影像傳感器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降低噪聲的產生,未來CMOS影像傳感器是否可以改變長久以來被CCD壓抑的宿命,往後技術的發展是重要關鍵。
 

CCD/CMOS是數位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相當於光學傳統相機中的底片。

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組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組件所產生的信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如果分解CCD,你會發現CCD的結構為三層,第一層是「微型鏡頭」,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以及第三層「感光層」。

「微型鏡頭」

數位相機成像的關鍵是在於其感光層,為了擴展CCD的採光率,必須擴展單一像素的受光面積。但是提高採光率的辦法也容易使畫質下降。這一層「微型鏡頭」就等於在感光層前面加上一副眼鏡。因此感光面積不再因為傳感器的開口面積而決定,而改由微型鏡片的表面積來決定。

「分色濾色片」

CCD的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目前有兩種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個則是CMYK補色分色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幾乎所有人類眼鏡可以識別的顏色,都可以通過紅、綠和藍來組成,而RGB三個字母分別就是Red, Green和Blue,這說明RGB分色法是通過這三個通道的顏色調節而成。

CMYK,這是由四個通道的顏色配合而成,他們分別是青(C)、洋紅(M)、黃(Y)、黑(K)。在印刷業中,CMYK更為適用,但其調節出來的顏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優勢在於畫質銳利,色彩真實,但缺點則是噪聲問題。

一般採用原色CCD的數碼相機,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會超過400。相對的,補色CCD多了一個Y黃色濾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較仔細,但卻犧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補色CCD可以容忍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感光層

CCD的第三層是「感光片」,這層主要是負責將穿過濾色層的光源轉換成電子信號,並將信號傳送到影像處理芯片,將影像還原。

傳統的照相機底片尺寸為35mm,35mm為對角長度,35mm底片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換算到數位相機,對角長度約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


光圈及快門優先

  進階級以上的數位相機除了提供全自動(auto)模式,通常還會有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快門優先(shutter priority)兩種選項,讓你在某些場合可以先決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門值,然後分別搭配適合的快門或光圈,以呈現畫面不同的景深(銳利度)或效果。

  光圈先決曝光模式

  由我們先自行決定光圈f值後,相機測光系統依當時光線的情形,自動選擇適當的快門速度(可為精確無段式的快門速度)以配合。設有曝光模式轉盤的數位相機,通常都會在轉盤上刻上』a』字母來代表光圈先決模式。光圈先決模式適合於重視景深效果的攝影。

  由於數位相機的焦距比傳統相機的焦距短很多,使鏡頭的口徑較小,故很難產生較窄的景深。有部份數位相機會有特別的人像曝光模式,利用內置程序令前景及後景模糊。 
 

最大像素

英文名稱為Maximum Pixels,所謂的最大像素是經過插值運算後獲得的。插值運算通過設在數位相機內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圖像時用最臨近法插值、線性插值等運算方法,在圖像內添加圖像放大後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運算後獲得的圖像質量不能夠與真正感光成像的圖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會標明「經硬體運算可達XXX像素」,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過在圖像的質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像素拍攝的圖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攝的。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元件的像素,一些商家為了增大銷售額,只標榜數碼相機的最大像素,在數位相機設置圖片分辨率的時候,的確也有拍攝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圖片,但是,用戶要清楚,這是通過數位相機內部運算而得出的值,再列印圖片的時候,其畫質的減損會十分明顯。所以在購買數位相機的時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光學變焦與數位變焦

英文Optical Zoom,數位相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變焦。數位相機的光學變焦方式與傳統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光學變焦是通過鏡頭、物體和焦點三方的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當成像面在水平方向運動的時候,視覺和焦距就會發生變化,更遠的景物變得更清晰,讓人感覺像物體遞進的感覺。

顯然要改變視角必然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改變鏡頭的焦距。用攝影的話來說,這就是光學變焦。通過改變變焦鏡頭中的各鏡片的相對位置來改變鏡頭的焦距。

另一種就是改變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對角線長短在目前的數位攝影中,這就叫做數位變焦。實際上數位變焦並沒有改變鏡頭的焦距,只是通過改變成像面對角線的角度來改變視角,從而產生了「相當於」鏡頭焦距變化的效果。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鏡頭越長的數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也更大。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數位相機,一般沒有光學變焦功能,因為其機身內根部不允許感光元件的移動,而像Sony F828、富士S7000這些「長鏡頭」的數位相機,光學變焦功能達到5、6倍。


數位變焦,英文名稱為Digital Zoom,數位變焦是通過數位相機內的處理器,把圖片內的每個像素面積增大,從而達到放大目的。這種手法如同用圖像處理軟件把圖片的面積改大,不過程序在數位相機內進行,把原來CCD影像感應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處理手段做放大,將CCD影像感應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將畫面放大到整個畫面。

由於數位變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變化,而給人以變焦效果的。在感光元件上的面積越小,那麼視覺上就會讓用戶只看見景物的局部。但是由於焦距沒有變化,所以,圖像質量是相對於正常情況下較差。

通過數位變焦,拍攝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數位變焦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不過Sony獨創 「智能數位變焦」,據說該先進技術,可以使圖像在數位變焦之後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廣角鏡頭 


在介紹廣角相機之前,首先瞭解一下相機的焦距。實際上人們在談論數位相機的焦距時所說的並不是數位相機的實際焦距,而是等效焦距,即相對傳統135相機而言的焦距。 從攝影原理來說,焦距越小視野越寬,照片內可以容納的景物的範圍也越廣;而焦距越大則視野越窄,也就是說可以拍攝到很遠的物體。 

在傳統相機中,28mm以上的廣角鏡頭是很普及的,但是由於普通數位相機存在感光器件較小的特殊性,要做到較大的廣角,鏡頭的物理焦距就需要很短,導致對像差校正、抗炫光鍍膜等有較高要求。理光是廣角數位相機的「鼻祖」,從當初G3/G4 wide到現在的RX/GX系列產品,28mm廣角都是其最大賣點。                              
 

真正的廣角數位相機其實就是鏡頭焦距涵蓋了28mm廣角的產品。由於28mm的廣角視野要比數位相機上最常見的35mm、38mm的廣角更寬,28mm廣角視野是76度視角, 而35mm則只有62度, 因此可以產生很獨特的視覺效應,容納更寬廣的場景。

廣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拍攝廣闊的範圍,具有將距離感誇張化,對焦範圍廣等拍攝特點。 使用廣角時可將眼前的物體放得更大,將遠處的物體縮得更小,四周的圖像容易失真也是它的一大特點。廣角還能使圖像中的任意一點都調節到最適當的焦距,使得畫面更加清晰,也可以稱之為完全自動對焦。

廣角數位相機的鏡頭焦距很短,視角較寬,而景深卻很深,比較適合拍攝較大場景的照片,如建築、風景等題材。
 

 

焦距與鏡頭焦點距離


焦距指的其正確名稱應該叫做『焦點』,也就是鏡頭對著被攝主體對焦時,
當被攝主體達到最清晰畫面後,鏡頭上所指示與相機的相對距離。簡而言之,就是被攝體與相
機的相對距離。因此對焦是在對準鏡頭焦點,量測被攝主體的確切距離。
大平行四邊形:主體影像平面
小平行四邊形:焦點平面(底片所在位置)
Y:攝影距離(主體焦點距離)
y:鏡頭焦點距離(影響視角與影像倍率)
真正的焦距,指的應該是鏡頭焦點距離(小y)


鏡頭焦點距離才是真正的『焦距』,也就是鏡頭焦點距離的長短(焦距focal length)。


標準鏡頭的焦距為35-70mm,視角53度(近似人眼,為計算方便都用50mm表示),約等於底片
對角線的長度;
以135底片而言約43mm、
120底片約80mm或75mm。

廣角鏡頭為焦距35mm以下的短焦距鏡頭,

視角較大(EX:24mm的視角約為84度),
也有視角180度的魚眼鏡頭(Fish-eye Lens),從17mm~7.5mm的都有,一種極端的廣角鏡頭,其鏡頭球面類似
一隻魚眼。魚眼鏡頭常被用做特殊效果鏡頭,因為它能把最靠近攝影機的被攝體加以扭曲,而
在拍攝較遠的景物時,可以大大伸展空間感。

望遠鏡頭為焦距7Omm以上的長焦距鏡頭。
能夠拉近遠距離的景物,會壓縮空間感,視角較小,景深也會變短,適合拍攝遠距離的大自然景觀,
自然生態的動植物及人物的特寫鏡頭。焦距在200mm以上的鏡頭我們就稱之為大砲了。

變焦鏡頭即結合了以上三種鏡頭的功能為一身,擁有多重焦距,如28mm~l35mm的變焦鏡頭,即
等於同時擁有廣角、標準及望遠三種鏡頭,但是它的最大缺點是光圈都很小,有的甚至最大只
有F4-F5.6。
 

閃光燈不發光

  1.未設定閃光燈。按閃光燈彈起桿,設定閃光燈。
  2.閃光燈正在充電。等到橙色 指示燈停止閃爍 
  3.拍照物明亮。使用輔助閃光模式。
  4.在已設定閃光燈的情況下,指示燈在控制面板上點亮時,閃光燈工作異常。


相機不動作

  1.電源未打開,按電源鍵接通電源。
  2.電池極性裝錯。重新正確安裝電池。
  3.電池耗盡。更新電池。
  4.電池暫時失效。使用時,請保暖電池;在拍照間隙,暫時不使用電池。
  5.卡蓋被打開。關閉卡蓋。

相機自動關閉

  1. 如果數位相機突然自動關閉,你首先應該想到的是電池電力不足了————數位相機是個耗電大戶,它因為電池電力不足而關閉的現象經常出現。
  2. 如果更換了電池以後,數位相機還是無法開啟,而你發現相機比較熱時,那就是因為你連續使用相機時間過長,造成相機過熱而自動關閉了。


按快門鍵時不能拍照

  1. 剛拍照的照片正在被寫入記憶卡,此時放開快門鍵,等到綠色指示燈停止閃爍,並且液晶顯示屏顯示消失。 
  2.SmartMedia卡已滿。更換記憶卡,刪除不要的照片或將全部相片資料傳送至個人電腦後刪除。
  3.正在拍照時或正在寫入記憶卡時電池耗盡。
  4.拍照物不處於照相機的有效工作範圍或者自動聚集難以鎖定。

相機無法識別記憶卡

  1.使用了跟數位相機不相容的記憶卡,不同的數位相機使用的記憶卡是不盡相同的,在大多數位相機不能使用一種以上的記憶卡。解決方法是換上你的數位相機能使有的記憶卡。
  2.記憶卡損壞,找廠商更換記憶卡。
  3.記憶卡內的影像文件被破壞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拍攝過程中記憶卡被取出,或者由於電力嚴重不足而造成數位相機突然關閉。如果重新插入記憶卡或者重新接上電力,問題還是存在的話,格式化你的記憶卡。

剛拍攝的相片不能在液晶顯示器上呈現 

  1.電源關閉著或記錄模式開啟著。將記錄/播放開關設定於播放位置,並接通電源。
  2.記憶卡無相片。查看控制面板。

液晶顯示器模糊不清

  1.亮度設定不對。在播放模式下,從菜單選擇BRIGHTNESS並進行調節。
  2.陽光照射在顯示器上。用手等遮住陽光。 



相機連接電腦傳送資料至電腦時出現出錯信息


    1.電腦未插接好,正確插接USB線。
  2.電源末打開。按電源鍵接通電源。
  3.電池耗盡。更新電池或使用交流電源轉接接器。
  4.連接線孔選擇不當。用操作系統軟件確認連接線是否選擇得當。
  5.圖像傳送速度選擇不當。在電腦上選擇正確的傳送速度。
  7.未安裝TWAIN/Plug-In。將TWAIN/Plug-In安裝在電腦上。

液晶顯示器顯示圖像時有明顯瑕疵或出現黑色螢幕

  開機後液晶顯示器能正常顯示當前狀態和功能設定,但不能正常顯示圖像,畫面有明顯瑕疵或出現黑螢幕。出現這種情況,多數是CCD存在缺陷或損壞所致。此時應更換CCD。如果相機沒有LCD顯示屏,CCD的好壞一般無法直接判斷,有時由於CCD損壞但在拍攝時一切正常,直到電腦下載照片時才發現照片一片漆黑,所以,只能通過實拍查看輸出照片的品質。

電腦不能正常下載照片

  這種情況大多數是電腦連接線有問題。進行連線操作時務必到位、不鬆動。

 

平時維護注意事項


1.預防鹽分的殘留

到海邊拍攝後回家,務必要用軟布,將相機機身全部擦拭一次,因為鹽份的吸水性及腐蝕性都非常強,對相機來說是一大害,最好將相機送回原廠修理。 

2.不可自行拆解相機

相機屬於高精密機械,如果任意拆卸,必定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尤其是數位相機,機體內部都藏有高壓電路,自行拆解唯恐發生危險。

3.避免灰塵

風沙容易造成鏡頭的刮傷,影響拍攝品質,而且無法將刮傷消除。在風沙嚴重的地方,應該隨時用保護蓋將鏡頭蓋上,不用時應放入護套內,以避免風沙的傷害。 
  
4.避免進水

相機受潮會造成內部元件髒污發霉,嚴重影響拍攝的品質,甚至造成內部機件的生鏽。

如果進水,立即取下電池,以免短路將內部的線路燒壞,擦拭機身上的水漬,再用橡皮吹球將各部位的細縫噴乾,風乾幾個小時後,將相機送修。 
  
5.注意電池液外露問題

兩三個禮拜內不會使用相機,最好將電池取下,避免電池放太久,而有電解液流出,損害到電力接點,接點上如果發現有生鏽,應儘快擦拭乾淨。長期不使用相機,也應該一、二週拿來操作幾下,以確保機械及電子零件的正常運作。 
  
6.相機避免暴露在極端環境下

不要讓相機接近高溫環境物體;勿將相機置於烈日下的車內。冬季使用相機要注意保暖。從室外進入室內,注意溫差的影響,若鏡頭蒙上一層水氣,應放置片刻,讓它自然乾燥。

 7.

小心拿取避免碰撞

相機背包具有防震的作用,外出時,最好放在相機專用的背包中,拍攝後立即將相機收入皮套。

8.避免接觸鏡片

鏡頭上最好加裝保護鏡或濾光鏡,使鏡頭上的透鏡不直接接觸外面的環境,也可以避免 因經常擦拭而使鏡頭透鏡上的鍍膜受損,影響透光性。


9.避免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下

潮濕的天氣拍照完畢後,應放在通風處數小時再收好。在台灣由於濕度較高,相機不用時,應保存於「防潮箱」或「防潮盒」中,電子的最好。 切忌置放於衣櫥或書櫃中,因為衣服及書籍都是吸濕性很強的東西。如果有皮套,要和相機分開保存,因為皮革也是吸濕性很強的東西。

 
10.不可使用一般清潔劑清理相機

任何市面上含有機溶劑的清潔液,都會侵蝕機身或鏡頭表面的光學蒸鍍薄膜。
 


相機的保養


清潔用品


(1)橡皮吹球:強力高壓空氣,可將相機表面的灰塵吹掉,適合在機體縫隙,擦拭不到的地方使用。    

(2)小毛刷:除了使用橡皮吹球,還可配合小毛刷,邊吹邊刷,將相機表面的灰塵刷掉,但要注意塑膠製的毛刷,有刮傷鏡片等光學元件之虞,在使用時應該要避開。

(3)絨布:絨布專門擦拭相機上的指紋、油垢等污垢,選購時要挑柔軟、細緻、不掉毛的絨布,最好是皮革製的專用清潔布,在使用上如果遇到特別難清除的頑垢,可以在絨布上沾點專用的清潔劑來擦拭,千萬不可以用其他清潔劑,以免傷害到鏡片和機體。

(4)棉花棒與清潔劑:棉花棒主要是用來擦拭絨布擦拭不到的地方,可以搭配相機專用的清潔劑使用,記得一定要使用專用的清潔劑!因為用其他清潔液有可能會腐蝕鏡片,或是使您相機外殼橡膠硬化。

(5)拭鏡紙:拭鏡紙是擦拭鏡片的專用紙張。不會掉纖維,也不會刮傷相機鏡片。
        
(6)噴氣罐:高壓噴氣罐可清除機身較為深層的灰塵,且有消除靜電及降溫的功能,從風沙大的地方回來後,進行大保養時,可使用高壓噴氣罐,進行相機的保養。


機身的保養


1.首先,進行大部清理,用柔毛刷清除機身及外部灰塵。機身各部死角地方的灰塵,可以用高壓噴氣罐來清除。任何的清理工作,被清除的表面應該朝下,免得清除後的灰塵又落在相機身上。「毛刷」主要是用來清除「機身」、「鏡頭外圍」的灰塵,而非用於清理鏡片上的塵埃哦。尤其是在海邊、野外進行拍攝後,機身上非常容易沾上灰塵。


2.機身及鏡頭外表的灰塵清除後,接著,就是使用柔質綿布或皮來擦拭機身及鏡頭外表,目的是拭去上面可能有的手印、汗水...等等。眼鏡布或絨布通常也是用來擦拭機身的。除非是極為細緻、柔軟的纖維所構成的布料,才可用來擦鏡頭。有些絨布號稱可以擦拭鏡頭鏡片,但筆者還是覺得布料至多可以拿來擦拭 LCD 。


3.清除觀景窗鏡頭上的灰塵,這時候,最好用另一隻毛刷,以免將先前的灰塵帶到觀景窗上。如有指紋或油脂,應使用拭鏡紙擦拭,還是盡量不要使用絨布或清潔劑。


4.接著進行機身內部保養,卸下鏡頭後,如果反光鏡沾有污垢或灰塵,可用吹球、絨布、棉花棒擦拭。打開相機背蓋,用吹球或高壓噴氣罐吹除灰塵(切記!不要直對著快門簾亂吹。),金屬部分可用絨布擦拭。軟片室內的DX接點不要去用手去碰,手上的油脂及汗水會造成生銹,導致日後的接觸不良,快門簾也是。


5.機身及鏡頭各部機件部分,千萬不可以於任何傳動部分加油潤滑,因為他使用的潤滑劑不同於一般機械潤滑劑,如有必要,應送原廠、代理商或專業修理者來檢修。

鏡頭的保養


1.一般鏡頭外圍的保養工作,與機身的表面保養方式相同。建議在鏡頭上外掛保護鏡片(UV鏡或天光鏡),平時只要保養此鏡片即可。鏡頭清潔要用鏡頭專用的拭紙、布擦拭,或以駱駝毛拂撢,不要用嘴吹風,以免把口水沾上鏡片。


2.先用大型吹球吹掉鏡面灰塵,無法吹除的污垢,才用羊毛刷清除,以免刮傷鏡頭。


3.羊毛刷無法清除鏡頭上的污點或手紋,必須使用拭鏡紙來擦拭,利用棉花棒捲起拭鏡紙,以旋轉的方式由鏡頭的中心往外輕輕擦拭,紙髒了就換新,避免刮壞鏡面。


4.濕拭鏡片時,不可以用酒精之類的強溶劑,要用合格的鏡頭清洗液(Lens Cleaner),在紙
上滴一至二滴即可,切勿直接滴在鏡頭上。鏡頭清潔液,除非是鏡片上有油污,很難處理時,不得已才使用它。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用鏡頭清潔液清理鏡頭!


5.鏡頭如果發霉,極輕微時應儘速送至合格的照相器材行清洗,切勿自行拆卸。


防潮箱


 當攝影器材不多時,可同時選購簡易型的密封防潮箱以及乾燥劑。乾燥劑有丟棄式及循環使用兩種,前者吸水後會膨脹並粉碎,足夠用上一年;後者即所謂水玻璃防潮劑,初使用時為藍色,當吸水變成粉紅色時即失效,可以經由曬乾、檯燈照射或是微波爐烤乾,變回藍色再行使用。


電子防潮箱是利用除濕器或是記憶合金,將密閉儲藏空間中的水氣排出,達到恆定的溼度。較高等級的電子防潮箱,還可以控制要達到的溼度。比較便宜的機器,沒有濕度控制,設計也簡陋些。

防潮箱的環境可不是越乾越好,最適合相機存放的溼度大約在40-50%,太低的話,有些零件上的潤滑劑可是會乾掉的!
 


手持拍攝的穩定度


手持拍攝的穩定度,主要取決於快門速度、鏡頭焦距長短及良好的拍攝習慣和姿勢。 
安全快門速度是一個『臨界值』,比這個限度更快的快門速度,可以免去因為手的晃動,及被攝者的移動而造成畫面模糊。

我們可以在甚麼樣的限度下拍出清晰的作品呢?可參考下列一個簡單的公式:


安全的快門 = 1 / 鏡頭焦距


例如使用 50mm 的標準鏡,那麼只要快門不要低於 1/50 秒(不過機身上用 1/60 秒),我們就可以拍出清晰的作品。因此使用200mm的長鏡頭,那麼快門時間就不可以低於 1/200 秒(機身上使用 1/250 秒)。

因此,焦距越長的的鏡頭,我們使用的快門時間就越短,用廣角鏡頭來拍攝就可以用到 1/30 秒的快門了。

當然上面的數值只能當成是個參考,因為每個人的拍攝穩定度都不太一樣,有的人按快門時就是會用力、快壓,老是拍出晃動模糊的作品。

用專用照相紙列印出來的照片不清楚

  數位照片的品質直接與每英吋像素數目(dpi),即圖像分辨率有關。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照片的品質越好。為了得到好的列印質量,所需的圖像分辨率大約是300ppi。使用數位相機拍照時,如果準備將照片列印出來,一定要使用相機所允許的最大像素數。當然,像素越多也就意味著文件越大,在相機內存中放的照片的數量就會減少。

列印出來的圖像模糊不清、灰暗和過度飽和

  照片拍攝正常,但列印出來的圖像模糊不清、灰暗和過度飽和。這種情況多數是因為所用的紙張不符合要求。列印圖像時所用的紙張類型對照片的品質有重大影響。同一幅圖像列印在專用相紙上顯得亮麗動人;列印在複印紙上則清晰、光亮;而列印在便宜的多用途紙上時,則會顯得模糊不清、灰暗和過度飽和。 
 


數位相機新用途圖書館圖書翻拍技巧 

  
  準備


  數位相機一台。

  黑紙一張:用於拍攝時墊在所攝內容的下一頁,防止後面書頁干擾,影響後期的識別。

  挑選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日子。

  實施步驟

  1. 將書平鋪在陽光充足的桌面,保證光線均勻;

  2. 由於數位拍攝不同於黑白掃瞄,拍攝圖片為原色(彩色),因此需要將黑紙墊於所要拍攝書頁的下頁,防止後面字跡透過薄紙影響識別效果;

  3. 將焦距模式調為「微距」模式(SAF「小花」圖標)以保證照片清晰。並將閃光燈強制關閉,防止光線過強造成白紙反光,影響拍攝效果;

  4. 拍攝時注意相機的平穩不能抖動,同時要注意將鏡頭的取景框與書的頁邊平行,方便今後的識別,有條件的話可使用三腳架。

  後續工作

  1. 將照片放入電腦,利用我形我速」、PhotoShop等圖像軟體對圖像進行簡單處理;

  2. 利用識別軟體(OCR)對圖片中的中、英文進行識別

鏡片發霉

台灣地區經常高溫多雨,濕度大,霉菌生活好快樂, 因此平時保存相機時,應放置在乾燥、通風與防塵的地方, 電子防潮箱是好方法, 或放置乾燥劑。鏡頭鏡片長霉菌應立即送修,以避免日趨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闇月飄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